2021年度 日本語‧日本文化研修留學生 陳同學

2023/2/2
留學是日語學習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這一次留學對我而言不單是一趟擴闊眼界和交友圈子的旅程,更是我日語學習生涯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家人很喜歡日本的流行文化。我從未懂事的時候開始已經看著日語原聲版的動畫長大。從小耳濡目染地累積回來的單字和短句在我的腦海裏慢慢轉變成了一個龐大的詞庫。大腦每次都會自動從詞庫找出合乎我想表達的意思的字句,令我能夠說出尚算流暢的日語。可是,我並不了解句子裏的一字一句是怎樣運作,所以隨著進入大專院校修讀日本研究,不可以再全靠憑感覺用日語令我越顯得力不從心。加上,疫情自2020年初首次停課後亦未見有任何減退的跡象,將近兩年的網課彷彿磨滅了社交能力和對學習的熱誠,令我陷入了自我懷疑的迷失期。自己也不記得為什麼選修了的日本語言學卻在這個迷失期拉了我一把。
 
起初因為是從未接觸過的領域,碰上了海量的學術用語和理論後,我一度差點陷入崩潰邊緣。幸得所屬大學的老師不厭其煩且生動有趣的教導,我也開始理解日語句法的運作,更開始養成記下和思考所見所聽的日語短句。雖然未能擺脫依靠多年的詞庫,但學了語言學後,我想我比以前更能挺起胸膛說自己懂得「說」,而不是懂得「背」日語。
 
疫情中的留學經驗
 
我們這一屆日研生在入境政策波動不斷的期間分批入境日本,經歷了一個與別不同的留學體驗。希望透過這篇感想文去記下這段難忘的時光。
 
當時受制於入境限制,沒有人未能夠在開學前赴日,既沒有開學禮,也沒有讓留學生互相認識的交流活動。我比較「幸運」,只上了一個多月的網課便能赴日,在東京完成酒店隔離就能前往大阪大學接受在自己原來就讀的大學也相隔將近兩年沒有上過的面授課堂。可惜不是每一位同學都能趕及封關前入境日本,有的原定11月內赴日卻突然收到更改出發日期的通知,最終未能按照原定計劃入境,有的甚至原定在封關當天出發但都沒有獲得豁免批准入境。
 
上課的時候,老師們把zoom的畫面連接到螢光幕,令我們也能看到在畫面另一端的同學,他們也可以看到我們。然而,一天又一天過去,踏入2022年仍然未有針對留學生開關的時間表。網課同學的面容一天比一天憔悴,後期大家甚至把鏡頭關掉,慢慢變得不太積極參與課堂。不時就會傳出哪一班的哪個同學因為時差,開關無期,經濟問題等原因決意放棄整個獎學金和赴日的機會。
 
雖然我們等候時間遠遠不及他們長,但我們也明白無了期的等待所帶來的無力感和沮喪。當中亦有不少同學指未能赴日的是跟自己同一個國家出身,就讀同一間大學的,甚至是自己相識相熟的人。所以,「幸運地」能夠在封關前赴日的我們也不敢扔下他們去盡情享受在日本的生活,玩樂的合照也不敢在班群裏發出來,甚至不少次都因為不敢在包括未入境的所有同屆留學生都在的群組內招募一起遊玩的人,而最終變成只是私下有交情的人之間自己約出來。久而久之,發展成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圈子,像我這種比較慢熱和被動(我知道去留學不主動一些是很浪費的)的人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單獨行動。
 
再者,剛到埗便有海量理應在開學前完成的手續在等待我們處理,而且不久之後就要迎來了課業繁重的學期末。加上,大阪大學箕面校舍也剛遷到落成不久的新校舎,前人留下來的「生存指南」大多都派不上用場,我們都得從近乎零開始摸索附近的交通網絡和生活所需能從哪裏買等等。這次留學亦是我們不少人第一次長時間離郷別井在外地生活。適應日本的,特別是一個人的生活都比我們想像的花多了時間。就這樣,我們各自抱著複雜的心情,匆匆忙忙地過了一個沒有什麼實在感的學期。
 
直到3月,日本開放入境,網課的同學也陸續到達日本。宿舍大堂每天都有一些既熟識又陌生的臉孔帶著大大小小的行李在聽舍監說明宿舍的規矩,整個環境突然變得熱鬧起來,生氣勃勃。大家都捉緊開學前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開始四處去旅行,把計劃已久的願望清單一個一個實現。雖然在字裏行間都感受他們的不甘,但是在座每一個人都明白時間的可貴。適逢疫情緩和,日本政府遂步解除限聚措施,許多因為疫情而停辦的祭典和大大小小的活動都復辦了。所以,大家即使互不認識都三五成群的約出來參加這些活動,順便當作互相認識的機會。我們的留學生活也彷彿是從三月才開始一樣,一直停擺著的社交生活也突然動了起來。
 
Hiroshima 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的展板
在日本的體驗
 
我也在開學前的四月初和五月初的黃金週分別去了沖繩和廣島。沖繩的南國風情讓我不時想起香港和聯想到未曾踏足過的台灣,但新鮮感卻不及坐擁千年傳統文化,潮流科技和田園風景於一身的京阪神地區。沖繩之旅也只是去了本島的一些必去景點和吃了一些特色料理,和朋友嘻嘻哈哈地渡過了。廣島之旅也是帶著一個遊客心態和朋友踏上了旅途,卻想不到會為自己上了一課震撼教育。
 
從JR廣島站下車後,我便和朋友馬上出發到被美其名為「日本三景」的宮島看一看彌山的寢觀音,被列入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嚴島神社和比奈良的要溫馴的梅花鹿。美不勝收的景色和本島寬敞的街道已經令我對廣島的印象加了不少分,第一天的旅程也在一個愉快的心情下結束了。隔天也帶著了同樣的心情到了俗稱原爆資料館的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參觀。我想不只在大學有修讀日本研究的人,即使是上歷史課時不太專心的人也會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廣島和長崎先後被原子彈轟炸後才結束。但是課本從來沒有告訴我們被原子彈轟炸前的廣島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市民過著怎樣的生活和被轟炸後他們又過了一段怎樣的日子。而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都把這些問題毫不掩飾地一一解答。
 
可能因為課本只給了我們看被炸成焦土的廣島,加上我當時又沒有怎麼認真上課,所以我一直以為廣島被轟炸前是一個不太發達的鄉郊地方。但事實卻是完全相反,廣島是一個相對現代化,交通網絡也相當成熟的發達城市。住在那裏的人也不是甚麼激進份子,而是嘗試在名為戰時的非日常過上日子的小市民。先不論戰爭是誰的過誰的錯,看著自己也有過卻被炸得快要認不出來的三輪車和午餐盒,還有血漬斑斑的便服讓我看到了他們的故事,也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他們不只是課本統計數字裏的傷亡者之一,而曾經是和我,和街上走過的每一個人一樣,他們都是有著自己的故事,生活和親朋戚友的普通人。
 
對生於相對和平的地方和時代的我而言,不知道可以生活在一個不受戰火牽連的環境是一件多麼可貴的事,亦未曾真正意識過戰爭的代價是有多沉重。但就我看來,在廣島四處洋溢着的生命力遠比戰時所留下的一道道烙印還要來得深刻。記得走入最後一個展廳前會有一段可以看到外面景色的走廊,途中有一個小小的展板記述了這個資料館建成的經過。

第一眼看到這個資料館時,它給我的印象就是十分摩登。那個設計和現代那些工業簡約風的建築可謂毫無違和感,不論是外觀還是室內格局,如果跟我說是10年前才建成我想我也不會有任何疑問。然而,這個資料館卻是在被原子彈轟炸後剛好10年,廣島仍然傷痕纍纍,四處頹垣敗瓦的時候正式落成。
 
這一塊小小的展板和在展廳裏其他展品為我帶來同樣的衝擊。也許是因為剛剛才見識完原子彈如何一瞬間便摧毀了廣島的一切並把它夷為平地,看着圖中資料館「腳下」那彷彿寸草不生的荒地,如今已變成綠草如茵的公園,實在讓我感動不而。不只這個資料館,如今只是能和其他城市一樣的安穩繁榮,這一切在廣島也顯得格外珍貴和耀眼。
 
「如常」二字在我們這一屆留學生眼中似乎很陌生。我們不單只受到擺動不定的入境政策影響,亦都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歷史時刻。當中一定離不開烏俄戰爭開戰。在烏俄戰爭中,日本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少,亦沒有直接受到戰火的牽連。所以,感覺上和在香港時看著新聞說中東哪個哪個國家發生內戰分別不大。但是今次最大的不同是出身於那些國家的人是和我們身處同一個空間的同學。還記得開戰不久後的某一天,一個出身於烏克蘭基輔的同學在宿舍大堂哭得滿臉通紅,我卻沒有膽量上前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我不敢輕易的跟她說一切會變好,因為沒有人能預測到明天戰況會怎樣發展,亦不知道她只能在遠方看著家園化為火海是有多心痛。直到2023年1月的今天,臨時庇護的豁免簽證快將到期,但她仍然也只能一邊在日本找工作一邊等待能夠回到烏克蘭的一天。我們每一個留學生都深深體會到世事有多無常,還有我們曾經視為理所當然的和平和「日常」是有多可貴。
 
其實在烏俄戰爭開戰前,已經發生了大大小小的貿易戰,國際關係日漸升溫,各國的恩怨情愁亦再次浮面。在回港後偶然看到有人分享以前留學時遭到欺凌的經驗時才想起那一切也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上課前一起擠在快要負荷不來的升降機到課室,考試將近時約到宿舍內的自修室討論考試內容,課餘時間一起到藥房和超級市場一邊格價一邊選購日用品,課後一起到校舍後方的綜合娛樂設施健身和泡溫泉,到同學房間做飯時又會順勢聊個三五小時。一起經歷過的一點一滴讓我們放下各自的戒心,除下名為出身的這副有色眼鏡好好看著眼前的每一個「人」。他們對我的好不是必然的。能夠與他們相遇,成為好友是我在留學期間最大的得著之一。
graduation 修畢大阪大學的日研生課程
如果要以一個詞語總括整個留學體驗的話,我會以「緣分」來作結
 
「如果沒有疫情令留學得以延期的話,報考年份不同的我們便不會相識。如果我知道大學提供大多的考察活動都會因為疫情取消而改了志願大學的話,我就不會在這裏。如果我是被改出發日期而未能赴日的那個,我會傷心嗎?如果我們都能在學期初赴日,或許我們就能更早和有更多時間認識對方。如果我沒有去廣島和平資料館,我便不會有那麼多反思。如果烏俄沒有開戰,我可能現在也以為世界很和平。如果我沒有修讀日本語言學,我會原地踏步嗎?云云」由出發到回港,無數個如果出現在我的腦海裏,可能真的得說一句「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任何一步選擇了另一條路,結局也不同了。一點一點的緣分交織成這一次與別不同的留學體驗。當中的一點一滴也成為了我此生難忘的美好回憶和繼續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