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 研究留學生 梁同學

2021/8/31
2020年秋天試蒸鰈魚
2020年秋天路過南禪寺
Q1 您如何得知日本政府 (文部科學省) 獎學金制度?
大學教授曾在課堂中提及,後於文部省官網獲悉更多詳情。
 
Q2 什麼是驅使您前往日本留學的契機?
大學畢業後曾從事翻譯工作,想看自己是否有能力繼續升學,同時也希望鍛鍊語言能力。
 
Q3 什麼是決定前往現在所屬大學升學的理由和關鍵?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以學術嚴謹著稱,一直期待有機會接受相關學術訓練。
 
Q4 您現在(或過去)學習哪方面的知識?(專攻、研究題目等)
本科時主修歷史,對明清中國特別有興趣,在京都大學則屬於東洋史的範疇。
 
Q5 您怎樣學習日語?
在本科時曾修讀大學的基礎日語課程,赴日前多從小說及電視劇裡吸收單字,赴日後主要從同儕交流中學習。
 
Q6 赴日留學對您有甚麼得著?
獨身前往異地,有助跳出原本舒適圈及思想局限,對自己、香港以及日本都有了一番新的認識。
 
Q7 在日本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如何?與香港的最大分別有哪些地方?
生活方面主要是食物和垃圾問題。近年受疫情影響,自己下廚機會增加,食材很是關鍵。日本蔬菜類較昂貴,例如香港常見的菜心,價格相差極大,要留意何時當造。至於肉類更為複雜,部位分類與香港不同,煲湯時沒有瘦肉,煮餸時沒有排骨,致電家人詢問只會雞同鴨講,只能多加嘗試。而垃圾處理又視乎地區而定,除了部份宿舍僱用業者處理外,基本上不能每天棄置可燃或資源垃圾,大型垃圾更要致電機構預約回收。學習環境方面,由於專攻內人數不多,因此同儕關係比較親密,學習氣氛良好。
 
Q8 在日本生活和學習上有沒有遇到困難的地方?請舉例說明。
沒有上網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打電話是唯一的難題。初期無法完全辨認音節,電話裡看不見表情,無法肯定對方取態,電話費卻每秒在收,尤其訊號不佳的時候,更是徬徨無助。在交談對象變多、熟習不同聲線後,情況才有所改善。
 
Q9 如何度過假日?
在疫情前會出外遠足、聽音樂會等,近來則在家中學習、與家人聊天為主。
 
Q10 是有否參加大學社團或其他課外活動?例如有哪些活動,感受如何和參加理由是什麼?
雖然並無參加大學社團,但閒暇時會參與國際交流活動,與多國籍留學生進行文化和語言交流。
 
Q11 透過在日本生活,可否介紹一些日本獨有的文化或魅力?
傳統祭典、流行文化之類,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就我個人偏見而言,日本人擅長創造和使用各類專有名詞。大如工作程序、小至物件結構,都有通用的規範用語。具體命名是認真看待事物的開始,也蘊藏了改良進步的可能性,我認為這也是一種魅力。
 
Q12 在將來的日子裡,有沒有想過會怎樣活用過去的留學經驗呢?
除了努力研究外,希望能以傳譯為副業,接觸更多的人。
 
Q13 有沒有一些意見或建議給有興趣赴日留學之人士?
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無限的未來。

 

簡歷

梁同學
獲得2016年度日本政府文部科學省國費研究留學生獎學金赴日留學,在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主修東洋史